校园新闻

三明农校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精神

发布时间:2025-09-30 作者:党政办 发布者:kaiyun·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文章来源:原创 阅读 : 99

1751376158592478.gif

图片1.png

       近日,三明农校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精神,引发热烈反响。

       校党委书记罗世钦强调,回信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涉农院校的殷切期望,将回信精神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学校教师围绕回信展开热烈讨论。

       校党委书记罗世钦: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涉农院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做为一所农业职业学校的党委书记,我反复研读、深入思考,深受教育、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封回信不仅是写给福建农林大学的,更是对全国涉农院校办学方向、育人目标的再明确、再强调。

       总书记的回信,再次深刻阐释了“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和“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论断和内涵。农业职业学校处于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第一线,是服务“三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三明农校有着深厚而丰富的农业教育底蕴,建校六十年来,我们始终与“三农”同呼吸、共成长,践行“为农而生,向农而行”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殷切嘱托,坚持“农”字办学特色,把首批国家示范校、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福建省“双高计划”项目学校做强、做优、做精,办出特色和品牌,擦亮“全国文明学校”这块金字招牌,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3万多名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各类管理人才;矢志不渝地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提升工程,面向农业、农村、农民、企业、军营和社会人员提供“学历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助力乡村致富人才培养,每年完成5000人以上的社会培训量;充分发挥沙县小吃产业学院作用,坚持28年为沙县小吃产业持续助力赋能,不断创新沙县小吃非遗技艺传承,多方位助力地方特色富民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我们始终坚持将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科技、乡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潮中贡献我们的职教力量。

       今后,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坚持“五育并举”,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农爱农”情怀教育和“强农兴农”能力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德技并修,教育引导学生把“知农爱农”情怀刻在心里,把“强农兴农”责任扛在肩上。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到农业农村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石,深刻理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时代内涵,激发他们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和使命担当,确保农业职业教育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三明革命老区、苏区和八闽大地培养出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校长陈文优: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充分体现了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涉农高校师生的亲切关怀与殷切期望。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了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性。对于农业职业学校而言,要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农业职业教育适配性,要将学校发展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之中。作为三明农校校长,我将带头弘扬务实作风,深入师生、深入教学科研一线、深入合作基地,了解真情况、解决真问题,团结带领全校师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努力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共同书写农业职业学校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副校长谢阳军:作为福建农林大学学子、三明农校成教工作分管领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我倍感自豪振奋,深感责任重大。我会把鼓舞转化为动力,立足岗位领会要义:坚守育人初心,将回信精神融入成教工作;聚焦乡村振兴,结合三明农业需求优化培训项目;拓展校地合作,提升服务水平。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回信精神,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再立新功。


       纪委书记江文林: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不仅是对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巨大鼓舞,更是对我们农业教育工作者的殷殷嘱托。作为学校的纪委书记、农科教师以及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同时也是福建农林大学的校友,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在学校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要牢牢把握办学根本方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积极探索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新路子,结合学校实际和农业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科技特派员,我要积极投身基层,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们科技特派员就是要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我将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社会服务模式。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副校长胡安生: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和对农林院校的特别关注。作为三明农校教务工作的分管领导,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三明农校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福建省工匠学院,要紧密对接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动态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涉农特色专业群建设,尤其是要关注智慧农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对人才的需求。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推广,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增强职业教育对农业产业升级的贡献度。


       副校长兰新荣: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咱们地处山区的农业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我将更加有信心和决心深耕农业职业教育,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做好新形势下的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培养更多充满自信、善解人意、阳光学习、快乐生活的中职生,努力为高职院校输送更多有文化、善解农民并愿意扎根农业一线的“新农人”。


       成教处主任陈桂仙:习近平总书记的“见证”与“关注”中蕴含着深厚的“三农”情怀。我所负责处室的职责,就是要把国家的惠农政策、学校的教育资源、农业科研的新成果,通过培训课堂、田间指导、技术咨询等方式,转化为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学可用的实际本领。回信精神让我更加坚定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决心,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创新服务模式,紧密围绕三明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际需求,精准服务,务求实效。


       党政办副主任郑素华:总书记的回信内涵丰富、情真意切、催人奋进,不仅是对农林大师生的巨大鼓舞,更是对全国涉农院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与方向指引。作为一名农业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一线英语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深刻领会回信精神,筑牢为农服务初心;要立足英语教学岗位,赋能农科学子成长;要促进党建业务融合,提升育人综合效能;要锤炼自身过硬本领,担当时代赋予重任。


       党政办副主任黄福兴:我深受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精神的鼓舞。回信中强调立德树人、服务乡村振兴,这与我们农业中职学校教书育人、求知强技、服务三农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我们要把党的关怀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建设的实际行动,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为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助力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信息中心主任卢招雄: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让我备受鼓舞。做为为农业学校教师,曾经的一名福建农林大学的学子,我深感责任重大。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兴旺的标志。我们要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一方面,要加强学科建设,结合学校特色和“三农”实际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价值观,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以渊博的学识培育学生。


       思政处副主任徐加贵: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令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要继续深耕“三农”,发挥特色优势,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林人才,把更多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这与党的教育方针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高度契合,也为我们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三明农校从事德育教育工作者,我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  

    

       教务处副主任章文坛: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使大家深受鼓舞。回信精神鼓励将更多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中职学校应以此为指引,加强与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等主体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展技术研发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真本领,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政处副主任郭滟:作为kaiyun·开云(中国)官方网站一名兼具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生管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后,我既深感使命光荣,更明晰责任所在。总书记“深耕‘三农’、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嘱托,为中职农校育人工作锚定了方向。立足生管岗位,我会将心理学专业优势融入学生日常管理:一方面,通过心理观察与疏导,关注涉农专业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针对部分学生对“学农爱农”认知模糊、职业信心不足等问题,用专业心理沟通技巧帮他们化解困惑,筑牢“扎根农业、服务乡村”的信念;另一方面,结合宿舍管理、日常行为规范引导,把“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农匠精神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细节中培养学生适应田间实践、扎根基层的心理韧性与职业素养。今后,我会以回信精神为指引,既当好学生生活的“管理者”,更做好他们成长的“心理引路人”,助力学校培养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涉农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职教力量。


       资产管理处副主任刘丽屏:学习总书记回信,我深受鼓舞。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我将立足本职岗位,恪尽职守,精打细算,确保每一笔资金规范、高效使用,以扎实的财务工作服务教学科研一线,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服务与保障。


       图文:李万海


       编辑:揭淑荣


       初审初校:张萧郁


       复审复校:兰新荣


       终审终校:罗世钦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